这些作品出自退休美术教师沈炎之手,分成三组, 第一组是单幅作品,名叫《运河魂》,第二组由两幅作品组成,名叫《运河晨韵》,第三组则有八幅作品,用剪纸讲述了一个运河传说——《笠帽石》。
沈老师介绍,这些作品都是2007年创作的。当时,他和20多个剪纸爱好者一起坐水上巴士游览运河,得到了一些创作的灵感,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,创作出这三组与运河有关的作品。这些作品原件都挺大的,最大的一幅长80厘米,高60厘米。为参加这次活动,他特地用相机翻拍,缩印了之后才寄过来的。
作品中,有他印象最深的河畔风景。那幅《运河魂》就是根据实景创作的。《运河魂》是位于艮山门附近的一组雕塑,反映以前运河船翻坝时的场景,雕塑上体现的那种力量感让沈老师很受感染。他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,到现场写生,又花了三个多星期时间,将那幅图景变成剪纸作品。在这幅作品里,运河魂雕塑矗立画面最中央,周围绿树成林,远一点便是波光粼粼的运河,游船与货船正在驶过。
作品中,也有他想象出来的图景。《运河晨韵》便是沈老师根据自己的印象,用剪刀刻划出来的运河风景。这两幅图中,除了运河边的树、亭子、高楼,沈老师着力表现了运河边的“人”。骑车的人、唱戏的人、拍照的人、跑步的人、舞剑的人、看风景的人,每个人都惟妙惟肖,在运河背景下,显得那么和谐。
作品中,更有关于运河的民间故事。《笠帽石》是根据运河传说故事创作的。八幅作品,形成连环画,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:鲶鱼成精,为祸运河,老百姓三年造桥不成。神仙吕洞宾路过,摘下头上笠帽,镇住了鲶鱼精。大桥终于落成,取名广济桥,桥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块形似“笠帽”的石头呢。
“创作这些作品,虽然很费工夫,但是,在创作过程中,心情总是愉悦的,一点也不累。”沈老师说。
沈老师并不住在运河边,但对运河有着特别亲切的感情,这与他在运河边收获的一份友情有关。当年,他为创作剪纸在河边写生时,认识了一个放风筝的老哥们儿。两人年龄相仿,谈得很投机。他还到对方家里串过门。后来,断了联系,但时常还会想起那个老朋友。“运河边的风景很美好,运河边发生的故事也很美好。”
根据《走近大运河》传说故事卷首篇《笠帽石》,沈炎剪纸并改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