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河最繁华的时候,也是运河船夫这个行当最红火的时候。
上世纪前叶,拱宸桥附近聚集着数百只大小船只。据老船工陈茂兴回忆,当时拱宸桥的船帮基本上是按照老乡抱团的原则组成的,可分为三派:绍帮、苏帮和“西装帮”。绍帮的船民自然是来自绍兴,苏帮则基本上是江苏人,那么,所谓“西装帮”,难道船夫都穿西装的?
其实,“西装帮”的船民也多来自江苏,他们得名于船只特色——“西装帮”的船船头宽,船尾尖,船底用杉木制造,防潮功能强,运送大米时可以直接倒入船舱,不用另外加隔木板来防止大米变潮。相比之下,绍帮的船底一般用松木制成,容易受潮;而苏帮的用料更杂,只要是实木就行。可以说,“西装帮”的船只硬件水准最好,在运河船舶中显得最派头。
不过奇怪的是,虽然“西装帮”的船在三个帮派中最好,但船民却不是最富裕的,据说最富裕的是绍帮。也许正是因为经济宽裕,绍帮的家小一般都居住在岸上,甚至有些船主自己不上船劳作,只负责拉业务,另外雇请船老大来负责货物运送。苏帮和“西装帮”则不同,家小都在船上生活,而且都要参与劳作。